Member since 2017-07-15T03:50:57Z. Last seen 2025-01-02T20:05:01Z.
2729 blog posts. 128 comments.
Box Enterprise 35美金一個月unlimited容量,但限你每個檔最大50GB,同埋最少要三個人,所以35美金*3 = 105美金一個月 as least
Sync 15美金一個月Unlimited容量,for team,每個user計,起碼要2個人起,要逐年購買,因為2個人計起,所以起碼360美金一年,除返開如果你一個人用,但要買2個人份量,15*2 = 30美金一個月
Degoo 9.99美金一個月10TB
Google one
299.99美金一個月30TB
99.99美金一個月20TB
49.99美金一個月10TB
但有時香港好似有半價
23美金182港元一個月8TB
35美金274港元一個月16TB
另外有Amazon Drive,要一次過畀一年
40美金一個月8TB,480美金一年
45美金一個月9TB,540美金一年
50美金一個月10TB,600美金一年
100美金一個月20TB,1200美金一年
150美金一個月30TB,1800美金一年
佢有終身lifetime
Pro+ 599美金5TB
但係佢black friday應該會有特價
之前特價
299美金5TB
【即將前往英國、返回台灣的人必看必讀!!】
廢話不多說,隨著疫苗覆蓋率的提高,台灣和英國對於入境規定都有一些小小的改變,從英國入境台灣自11/6開始,前10天還是要住防疫旅館後4天可返家居家檢疫!
而如果你在台灣打滿2劑疫苗,入境英國免隔離,但仍需做快篩或是PCR檢測!
-有返台、入境問題以下規定請詳讀-
【11月6日起台灣將英國移出高風險國家】
台灣對英國恢復「第三級流行地區之檢疫措施」
1.自今年12月14日至明年2月14日期間,入境旅客維持14天檢疫及7天自主健康管理
2.前10天入住防疫旅宿或自費入住集中檢疫所,後4天可返家在家檢疫。
3.可選擇於防疫旅宿或自費入住集中檢疫所同住,入境時依現行措施進行PCR檢測
4.檢疫第9-10天增加1次PCR檢測,由地方政府比照現行期滿PCR採檢 作業,安排至醫院或因地制宜規劃PCR檢測
5.檢測結果為陰性者,始於檢疫第11天(入境日+11天)搭乘防疫計程車,返回自宅或親友住所,進行第11-14天居家檢疫。
6.居家檢疫期滿前1日再依規定進行PCR檢測即可,後續自主健康管理期間,不用再於第6-7天自行以家用抗原快篩試劑,進行1次快篩。
台北市防疫旅館訂房:http://quarantinehotel.gov.taipei/ (其他縣市未有專門網站)
【11月1日起台灣入境英國最新規定】
(一) 已完成兩劑疫苗接種滿14天不須要隔離,英國政府接受各該公共衛生機關完整施打AZ、BNT、Moderna(2劑可混打)
1.旅客持有數位或紙本之完整疫苗接種證明均須由國家公共衛生機關核發
2.須包含以下英文內容:旅客全名、出生年月日、接種疫苗廠牌及製造商、每劑疫苗接種日期、接種地點及發證國家
3.旅客入境英國後無須隔離,但須於出發前上網預約採檢及線上填寫入境旅客追蹤表,並於入境後第2天接受檢測。
(二) 未接種疫苗或尚未完成兩劑疫苗接種者,需要隔離。
1.備妥啟程前3天內之COVID-19核酸(PCR)檢測陰性證明,
2.出發前上網預約採檢及線上填寫入境旅客追蹤表
3.抵達英格蘭後須在住所隔離10天,並在抵達後第2天及第8天接受核酸(PCR)檢測。
4.核酸(PCR)檢測或是快篩(lateral flow)檢測,而不再限於PCR。
2021/10/30
立場報道 「假如努力工作是一件美妙的事,富人肯定會把一切工作都留給自己。」(If hard work were such a wonderful thing, surely the rich would have kept it all to themselves.) 這是 Reddit 「反工作」討論區(antiwork forum)其中一句分享金句,出自美國已故工會領袖柯克蘭(Lane Kirkland)。 專為「打算辭職,想辭職,期望在沒有工作的生命中得到最大滿足的人」而設的 antiwork forum,過去一年加入人數增 400% 至 90 萬人。同一時間,我們目睹幾乎席捲全球的辭職潮。
大辭職潮席捲全球 今年 4 月,美國「炒老闆魷魚」的總人數有 400 萬,打破歷來紀錄,經濟學家稱之為「大辭職」(Great Resignation),而這股熱潮只是剛剛起步。到 6 月,當地職位空缺升至 1,000 萬,同樣是新高。8 月,辭職的人數又再創新高,達 430 萬人。
Reddit 上不乏這類老闆與員工鬧翻的截圖。 類似情況在其他國家亦出現,微軟於今年 3 月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全球有大約 41% 勞動力打算今年內「遞信」。以澳洲為例,Digital Finance Analytics 9 月做的調查顯示,5.2 萬名受訪澳洲人當中,大約 25% 考慮辭職,這情況並非集中某一兩個熱門行業(如醫護),而各行各業各職級,由高管到前線銷售都在蘊釀辭職潮。Digital Finance Analytics 負責人 Martin North 表示,想「劈炮」的澳洲打工仔人數比去年同期幾乎翻倍。分析預期,當澳洲白領大軍穩袋花紅,放完年假,大約明年三月,將可能出現前所未見的大辭職潮。 在英國,調查機構 Momentive 最新研究指,52% 受訪英國民眾表明,若然雇主要求他們回復全職工作,要到辦公室坐足至少 8 小時,就寧願辭職,11% 表示會當場辭職。40% 對重返辦公室做全職感到遲疑。早已習慣混合工作模式(即結合遙距工作及在辦公室工作)的更有 60% 不大願意重返舊模式。他們亦對雇主的「期望」亦更高,包括 42% 受訪者認為應該每周工作 4 天,41% 受訪者希望假期無上限。人力資源軟件公司 Personio 的研究則顯示,38% 英國打工仔打算在未來 6 至 12 個月辭職,截至 8 月止的 3 個月,職位空缺超過 100 萬,是自 2001 年有紀錄以來首次。 德國方面,德國經濟研究所(Ifo institute)8 月份刊出的調查指,超過三分之一德國公司表示缺乏熟練工人。 經合組織(OECD)的數據顯示,現時 38 個成員國的勞動人口比 Covid 19 出現前少了 2,000 萬人,當中有 1400 萬人退出了勞動力市場,被歸類為「不工作」及「不找工作」。與 2019 年相比,沒有就業、受教育或培訓的年輕人增加了 300 萬。 中國則有自家版本的大辭職 — 「佛系」、「躺平主義」、「內捲化」。任官方如何狠批躺平可恥不正義,16-24 歲年齡群的失業率還是高達 16.2%(7 月數據),比整體失業率(5.1%)高出超過兩倍,全國技術勞工短缺問題仍是嚴峻。(香港亦有自家版本的大辭職,還加多個大退學潮,原因眾所周知,在此不贅。)
圖片來源:(左)Photo by Ryul Davidson on Unsplash(右)Reddit 疫情的威力 分析大辭職背後原因,離不開惡劣的工作環境、害怕染疫、對舊有朝八晚八 / 朝九晚九(朝九晚五是優差吧),不斷追求金錢成就的生活感到疲憊厭倦。可以肯定的是價值觀已悄悄改變,由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提出的「低慾望社會」,到 Huffigton Post 創辦人 Arianna Huffington 大力倡議的「成功不用燃燒殆盡」,多年來對工作文化的反思並不缺乏,然後一場疫症,讓製造業、物流、飲食、娛樂......無一不被撼動,而職場的大變革,就由 Z 世代(1996-2012 年生的一代人)領軍。 生於 911 後的 Z 世代,成長於超連結世界,手機比電腦重要,講求即時的滿足感,平均留在一個工作崗位的時間為 2 年 3 個月(要留意的是他們大都是剛入職場不久)。對這班年輕人而言,改變舊價值、文化,忠於自己,尋找意義,比起無止境追逐成就名位來得重要。當他們發現所處崗位同自己理念不同,會勇於離開原有的舒適圈。
圖片來源:pxfuel LinkedIn CEO Ryan Roslansky 表示,公司團隊追蹤旗下近 8 億會員的轉工動向,發現今年轉工量按年上升 54%,當中以年輕人佔最多,Z 世代的轉工量比去年同期增加 80%,千禧世代(1981-1995)升 50%,X 世代(1965-1980)升 31%,但嬰兒潮一代(1946-1964)只升了 5%。籠統來說,嬰兒潮一代已屆退休年齡,X 世代傾向維持現狀,守住人到中年累積下來的資糧,年輕人負擔相對輕,有更大彈性追夢。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ome)的研究則指出,美國大辭職潮中,處於職業生涯中期,即年齡介乎 30 至 45 歲的員工的辭職率增幅是最高,2020 至 2021 年平均增幅超過 20%。 這批千禧世代,佔美國勞動人口最大份額,他們經歷 2007-2009 年的經濟衰退,崇尚自由,但並不鍾情個人主義,反而強調齊上齊落,贏一齊贏,輸一齊輸,即所謂的 We Culture。他們是 work life balance(工作生活平衡)的主力推手,尤其 Covid 19 的出現,迫使很多家庭過著有如 19 世紀農業經濟的居家生活模式,在家工作、煮食、娛樂、照顧孩子,甚至教育孩子,全部自家包辦,初時怨聲載道,日子久了卻發現了新天地,新版本的 work life balance 由此誕生。 當辦公室在一段時間退場,「副作用」竟是將個人身份認同不可或缺的原素 — 工作,在不知不覺間降了級。如斯脆弱,也值得反思。 大辭職與反工作運動 當然,辭職不等如反工作(antiwork),但兩者關係非常密切。這次全球大辭職潮就被指是反工作運動 (antiwork movement)。 所謂「反工作」其實沒有嚴謹定義,人言人殊。有人認為工作很痛苦,所以沒有人應該工作。有人則認為要把個人需要及渴求放在工作之前。也有人認為人應該拒絕恒常的工作。 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拉法格(Paul Lafargue,1842-1911)最受歡迎的著作《懶惰的權利》(The Right to be Lazy)批評在資本家當道的社會,生出諸如「對工作的喜愛」、「對工作的強烈熱情」的種種謬見,為勞工階層帶來極大傷害。 美國無政府主義者 Bob Black 最為人所知的著作 《廢除工作》(The Abolition of Work )指,工作就是以經濟或政治手段強制從事生產活動,是世上大多數痛苦的根源,所以人不應該工作。 雅息士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助理講師 Amelia Horgan 在新作《迷失於工作中》 Lost in Work: Escaping Capitalism 寫道:「通常情况下,往往是我們需要工作,而不是工作需要我們。工作令我們失去自由。在工作時,時間不再屬於我們。」她指出,「最理想的情況是不完全取消工作,相反,我們應集體朝著相同改革目標,繼續工作的同時,在工作以外尋求與人合作和快樂。」 佔領華爾街運動發起人之一,無政府主義者、人類學家 David Graeber(1961-2020)在《狗屁工作》(Bullshit Jobs)一書指,社會上有至少一半工作毫無意義,且情況愈來愈嚴重,但在社會共識、文化及宗教影響下,工作被視為生活的主要目的之一,這些狗屁工作帶來了深刻的心理暴力。 當一個人覺得自己的工作無聊不應該存在時,何來有勞動尊嚴?怎能不生出憤恨和怨氣?
Bullshit Jobs《狗屁工作》, David Graeber 一場根本性社會重塑已經展開 反工作、反勞動思潮由來已久,而其死敵「工作主義」(workism)繼續橫行多年,這次由 Covid 19 帶動的「反工作運動」終於有點像樣,是否足以扭轉形勢目前言之尚早。創造「大辭職」名稱的得州農工大學管理學副教授 Anthony Klotz 表示:「事情將發展得很快,大家只是在想疫症過去想做什麼,當中很多人都想嘗試新事物,卻又不肯定那是否對的。去到某個時候,人們會意識到,『很高興我選擇休假,但現在我已經準備好重新進入職場。』」他甚至預言,即將迎來長達 5 年「回頭草」熱潮,尤其當老闆們決定採取混合工作模式,將是頗大的吸引力。 也有數據顯示,辭職大軍並非旨在不工作,而是趁職位空缺驟增騎牛搵馬,謀求更好待遇。行為科學家 Aaron McEwan 表示,雇主與員工之間的權力遊戲終於出現轉變,後者形勢愈來愈好,一場根本性社會重塑已經展開。以往一份具吸引力的薪水,加一個尚算舒適的辦公室已足以留住員工,但今日,大家都不想只被視為工人,一味講工作滿足感並不足夠,因為他們想要的是豐富、充實的人生。 正如微軟對全球人力資源調查的結論指出,靈活工作安排及混合工作模式將成為後 Covid 時代的新常態。46% 的遙距工作者計劃今年遷居,當大家轉職時不再需要離開辦公桌、搬家或遷出原來社區,意味整個人力市場格局已經改變。
Loughborough
1) sub teacher, x all special payment or remark
2) styles for mobile version
3) bulk actions for the change of status
All in QQQ. 每跌5%就轉10%去Tqqq
20% XLY
20% XLK
20% XLF
20% VTI
20% IWM
已經足夠分散 同盡量降低風險 金融,消費品,科技,穩健嘅大盤ETF,有增長潛力嘅羅素2000。 符合你嘅要求#pray#mouse#pray#mouse
想知我係咪呃你,請睇過往表現既月線 就係咁多#pray#mouse#pray#mouse
先BOOK酒店,再BOOK機票,如果已打2針(要超過14日,唔該哂 Janice Veggie提醒),隔離14日(酒店要訂15日14晚),打1針或未打針,隔離21日(酒店要訂22日21晚)
已打2針,要先申請打針卡,可以到CDC網站搵有旅醫門診醫院,掛號同姑娘講要申請"黃皮書",見完醫生就會開針卡 ⬇️旅醫門診⬇️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ucmuQnzcJPue77qHt0IXeg
上機72小時前PCR檢測,要注意係唔係假日,好多醫院假日無檢查,我10月12返,72小時啱啱好係雙十連假,嘉義全部無開要走到去台中做檢查 ⬇️可以參考CDC網站⬇️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MPage/I92jtldmxZO_oolFPzP9HQ
醫院ISO 15189證明,可以上TAF網站,輸入醫院名稱,再將查詢結果PRINT出黎就OK(有谷友話手機截圖都得,但係如果方便都係建議PRINT出黎搵陣D) ⬇️TAF查詢網址⬇️ https://www.taftw.org.tw/wSite/sp?xdUrl=/wSite/taf/lalab.jsp&mp=1
上機48小時前填寫健康申報表,下載埋個QR Code,落機後無幾耐會一直用得到 ⬇️網址呢度⬇️ https://www.chp.gov.hk/hdf/
上機前準備資料: 1. 機票BOOKING資料 2. 酒店BOOKING資料 3. 72小時內PCR檢測陰性報告 4. 醫院ISO 15189證明 5. 打針卡(如有) 6. 健康申報QR Code(可以落機再填但浪費時間)
補充:上機前我有喺台灣先買香港儲值卡,落機後有人檢查號碼打唔打得通,不過無人打過俾我,亦唔知無香港電話會點,如果有谷友經驗可以分享 (唔該哂Pui Ting Wong Tracy分享,唔一定要香港號碼,只要有漫遊打得通就OK)